第三代心肺复苏技术:3D按压

     心肺复苏机的按压方式历经第一代“点式按压”,第二代“负荷分布式按压”后,迎来了第三代心肺复苏技术,“三维按压”(3D Compression),简称“3D按压”。

心肺复苏机按压受力图
图1:三代心肺复苏按压方式

     第三代心肺复苏技术(3D按压技术)早在2006年就获得了美国专利。该项专利技术为美国Weil危重医学研究院[1]所拥有,并研发到Weil MCCTM心肺复苏机模型机上。

心肺复苏机3D按压方式美国专利
图2:第三代“3D按压”美国专利

     2010年12月,Weil MCCTM心肺复苏机正式上市。

     2011年3月,《今日美国》[2]长篇报道Weil MCCTM心肺复苏机在加利福尼亚召开的新品发布会。

     2011年5月,在美国Weil危重医学研究院P里,进行了一些列萨勃和Weil MCCTM心肺复苏机的对比实验。对比实验的每一项数据显示,全方位的三维按压技术较传统的点式按压技术而言,拥有时间更快,效果更好,风险更小等诸多明显优势。

     2011年6月,Weil MCCTM心肺复苏机的这一最新研究结果在“全球心肺复苏高峰论坛”---“Wolf Creek” [3]上发表,引起广泛关注。
     目前全球多家机构都开始关注此研究结果,并肯定其技术的创新性和有效性,期待Weil MCCTM心肺复苏机技术能够引领CPR技术的跨越式发展。

 

     主要实验数据对比如下:
实验项目 萨勃 Weil MCC 备注
灌注效果(CPP)与所需按压深度的比较 12-20 mmHg
5.3-6.1 cm
14-50 mmHg
3.0-3.5 cm
一半的按压深度就能远超过传统按压的效果
胸腔内正压 10 mmHg 31 mmHg 更有利于建立循环
胸腔内负压 -3 mmHg -10 mmHg 更有利于血液回流和灌注
所需CPR时间 11分钟 5分钟 更快复苏,复苏更早
复苏前需除颤次数 9.8 次 1 次 更少的除颤次数,更小损伤
肋骨骨折数量 平均2.75根 0例 最少的并发症和损伤
颈动脉血流(CBF) 23.5 mL/min 42.3 mL/min 更好的脑部灌注血流
复苏后24小时神经敏感度评分(NAS) 35.6 88.1 更好的复苏后神经系统表现
复苏后48小时神经敏感度评分(NAS) 47.5 97.5 更好的复苏后神经系统表现

     注:萨勃心肺复苏机为第一代“点式按压”,Weil MCC心肺复苏机为第三代“3D按压”。

     通过以上实验数据,Weil MCC心肺复苏机采用3D按压的优越性:
     >> 用一半的按压深度实现更高的灌注效果(CPP) 
     >> 显著改变胸腔内的正压和负压 
     >> 显著减少按压周期,缩短复苏时间 
     >> 复苏中除颤次数显著减少 
    >>  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比例大幅降低 
     >> 产生更高的脑灌注血流 
    >>  更好的复苏后神经系统表现 
     >> 设备体积小,重量轻,方便携带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    附注[1]:美国Weil危重医学研究院(Weil Institut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)的创始人是Dr. Max Weil。Dr. Weil是世界危重医学领域的三大领袖之一,他创立了美国第一个ICU。Weil危重医学研究院在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是美国最重要的心肺复苏产品实验室之一。Weil Institute官方网址为:www.weiliccm.org
     附注[2]:《今日美国》即《USA TODAY》,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,其主要关注于美国重大新闻事件及最新科技发展。Weil MCC发布会的新闻稿请查阅《今日美国》官网,网址请点击这里
     附注[3]:“Wolf Creek Conferences of CPR”,即全球心肺复苏高峰论坛。是全球心肺脑复苏的最高级别专业论坛。其会议的探讨内容覆盖了当前的研究热点,影响力广泛,成为国际上CPR研究方向的指南针,并直接影响到AHA心肺复苏指南的制定。

[上一篇]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[下一篇]